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肺结核 > 结核性胸膜炎
编号:13661512
结核性胸膜炎中不同超声介入方案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1日 《健康之路》 201410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采用不同的超声介入疗法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70例,对其作回顾性研究,在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实施抗结核治疗的同时,根据患者胸腔内不同时期的声像特点对其行3种不同的超声介入治疗方案,A方案用于治疗早期少量分隔或少-中量无分隔胸腔积液的患者,B方案用于治疗早期大量无分隔胸腔积液的患者,C方案用于治疗无明显胸膜增厚中-大量分隔以及胸膜增厚超过4mm的胸腔积液患者,并对治疗过程和效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A方案治疗70例患者后,共有70例患者的积液减少,吸收明显;B方案治疗患者46例,有45例患者积液明显减少吸收,另外1例因不慎而导致留置管脱落;C方案治疗的54例无胸膜增厚的患者,共有积液减少吸收明显50例,有1例过敏,3例在注射50h后溶解分隔后又重新生成分隔,治疗的胸膜增厚超过4mm的患者8例,积液明显减少吸收的有2例,剩余6例积液未明显减少。
, http://www.100md.com
    结论:对结核性胸膜炎不同时期的患者采用不同的超声介入方案治疗的临床意义十分重要。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 超声介入疗法 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278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172-01

    结核性胸膜炎是一种临床上的常见病,在各种胸膜炎中发病率占首位,常单独发病或与肺结核并发。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与经济发展,城市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结核菌的感染率升高,使得结核性胸膜炎的患病率也在明显上升[1]。据调查,我国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病总数的1/5以上,内科住院病人中有超过3%的病人所患疾病为结核性胸膜炎,因此及时、合理而有效地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实是当务之急[2]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70例,其中有男性92例,女性78例,年龄9~77岁,平均年龄(39.7±5.3)岁,病程3~92d。所有患者均为在我院接受抗结核治疗的同时通过胸水化验或胸膜穿刺活检诊断为结核杆菌阳性。

    1.2 治疗方法。使用超声仪器(GE.LOG5,美国)高频线阵探头超声诊断仪,频率设置为10 MHz,使用半自动的活检穿刺针、一次性的中心静脉导管(长度200mm,外径1.65mm),每支10万单位的医用尿激酶。根据患者胸腔内不同时期的声像特点对其行3种不同的超声介入治疗方案,A方案在单纯的超声引导下行穿刺后抽液,用于治疗早期少量分隔或少-中量无分隔胸腔积液的患者;B方案是在超声引导下行置管引流,用于治疗早期大量无分隔胸腔积液的患者;C方案是在超声引导下对患者注射医用尿激酶,用于治疗无明显胸膜增厚中-大量分隔以及胸膜增厚超过4mm的胸腔积液患者。
, 百拇医药
    2 结果

    A方案治疗70例患者后,共有70例患者的积液减少,吸收明显;B方案治疗患者46例,有45例患者积液明显减少吸收,其中有31例患者引流顺利,在引流时有14例出现堵塞现象,冲洗后正常引流,另外1例因不慎而导致留置管脱落,后转为A方案治疗;方案三超声引导下注射尿激酶治疗中-大量分隔,但无明显胸膜增厚的胸腔积液患者101例,积液减少吸收明显96例,过敏1例,注射52小时后分隔溶解后,分隔重新生成4例;C方案治疗的54例无胸膜增厚的患者,共有积液减少吸收明显50例,有1例过敏,3例在注射50h后溶解分隔后又重新生成分隔,治疗的胸膜增厚超过4mm的患者8例,积液明显减少吸收的有2例,剩余6例积液未明显减少。

    3 讨论

    3.1 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机制。结核性胸膜炎具体发病机制不明,现主要存在两种观点:①结核菌的直接感染,其途径主要是:一是肺组织外周的胸膜病灶对胸膜的直接蔓延,二是肺内外其它的结核病灶破溃后自淋巴循环或血液循环至胸膜。②迟发型超敏反应学说,已致敏的机体对结核菌或其产物再次感染,CD4+Th1细胞在已致敏的胸膜中聚集,期释放的炎性介质对组织造成损伤,增加胸膜上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血管中大量的蛋白、白细胞和液体等因此渗入到胸膜腔[3]
, 百拇医药
    3.2 超声介入治疗。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目前临床上常进行胸腔的穿刺抽液治疗,并进行抗结核治疗,而在超声引导下实施介入治疗操作更简单,效果明显,且并发症少,方案多样,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不同方案。在此次研究中,A方案的效果明显,适合无分隔或分隔少、胸腔积液较少的早期患者,在完成一次抽液后再结合抗结核治疗即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与置管引流相比,操作简单方便。B方案中共有45例患者积液明显减少吸收,其中有31例患者引流顺利,在引流时有14例出现堵塞现象,1例因不慎而导致留置管脱落,后转为A方案治疗,此方案减少穿刺的次数,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但费用较高。C方案则适用于具有细小网格样或多条分隔的患者,其特点是能够解决病人抽液困难等问题,防止进一步形成网格和进一步增厚胸膜,避免实施开胸手术,有利于患者治疗和预后,但该方案也具有一定的弊端,一是有些患者会对尿激酶产生过敏反应,因此注射前应对其过敏史作详细的询问,二是目前国内没有尿激酶注射时的具体使用量以及保留时间等方面的报道和研究,对此在临床上应用时具有一定的不明确性,医生要完全依照自身的临床经验实施治疗。另外,C方案三在治疗明显胸膜增厚患者的效果并不明显,其原因是尿激酶仅对形成早期的分隔溶解有效,对增厚明显的胸膜的溶解效果较有限,因此效果不明显。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对结核性胸膜炎不同时期的患者实施不同的超声介入方案治疗,可以达到对症治疗、节约用药和资源的效果,在临床上具有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谢晓霞,张晨瑶,苏保民.结核性胸膜炎的CT 表现及诊断价值[J].黑龙江医学,2010,11(29):203-204

    [2]刘英杰,孟庆玲,金菊,周雅姣,邹娇.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9,6(5):68-69

    [3]廖增顺.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和治疗[J].新医学,2009,7(10):58-59, 百拇医药(王晓玲)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肺结核 > 结核性胸膜炎